以简约而人性化守护生命最后尊严

以简约而人性化守护生命最后尊严

  时至岁末,冬至将到。据《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根据市清明节工作指挥部的数据预测,今年冬至期间,全市公墓(骨灰堂)预约落葬20735穴,将有208万人次、29.2万辆车次出行祭扫。

  近年来,上海殡葬行业发展迅速。在落葬方式方面,环保、节地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遗体整形修复领域,迎来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殡葬博物馆,审视生命的意义。

  70年来,上海的殡葬服务经历了从繁复到简约,从程式化到人性化的历程,殡葬礼仪也逐步凸显文化内涵,表现出敬重生命、追思逝者的情怀。

  节地葬、生态葬逐渐为公众接受

  上世纪90年代起,节地、生态、环保成为殡葬改革的大势所趋。2003年起,上海大力推广小型墓、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多种节地葬式;2008年,又相继推出“普爱苑”“无碑墓区”等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式;2016年,试点家庭成员合葬,鼓励公墓开发多穴位的小型墓,并允许对已使用墓穴进行改造,增加家庭成员骨灰,在节约土地的同时,减轻市民经济负担;2017年,实行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政策,对本市户籍居民去世后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每具骨灰1000元的补贴。

  截至2018年底,全市节地生态安葬率(含小型墓、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深埋、海葬等)已达90.3%,共发放节地生态安葬补贴207.2万元。本市四家经营性公墓先后获得民政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墓园”称号。上海福寿园还被民政部列为首批生态安葬重点实验室。

  如果以海葬为样本回看节地葬、生态葬的发展历程,人们会发现其实推广的过程并不容易。1991年3月19日上午,上海首次在吴淞口海域开展骨灰撒海活动,仪式在“沪航一号”客轮上举行,113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上海海葬历史的原点就此奠下。1999年,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设立飞思海葬服务部,成为上海市组织办理骨灰海葬活动和服务的唯一专业部门。上海冬季多雾,夏季多台风、雷雨等强对流气候,天气直接影响到海葬航次的安排。为此,飞思海葬服务部大胆创新,打破以往撒海活动季每两周举办一次撒海活动的常规做法,连续每周每天连轴运作、不间断地组织海葬活动。2018全年度的海葬活动中,共4132具先人骨灰撒入大海,是1991年的整整30倍之多。截至2018年底,上海共举办393次海葬活动。飞思海葬服务部共组织了37026户家庭180809位家属,为44652位逝者举行了骨灰撒海仪式。预约海葬的等候时间,也从2013年的一年半缩减到2017年的半年,直至2018年降为“零等待”。

  遗体整形修复予生命最后的尊严

  电影《入殓师》让这一行业走进大众视野。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这个职业还有一个更专业的术语——遗体整形修复。作为一名遗体整形修复师,不仅要为破损遗体做内部填充和皮肤缝合,还要以高还原度重现逝者生前的容貌。

  上海的遗体修复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如果问在这项技术上修炼得最纯熟的人是谁?答案肯定是两个——王刚和徐军。

  1997年,20岁的王刚正式入职龙华殡仪馆。遗体化妆间里,许多年轻人来了又走,王刚是少数坚持下来的人。日复一日,他一直在探索遗体修复的最高限度。学习人体结构学、引进3D打印技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尽最大可能提高遗体面容修复相似度。

  与王刚一样,宝兴殡仪馆的徐军总会长时间在遗体化妆间内凝视逝者。由于并不认识逝者,遗体整形修复师只能通过遗体和少量生前照片来还原样貌,尽其所能让逝者最终呈现的形象接近亲属们的认知。

  2013年,徐军所在的宝兴殡仪馆推出“净离别——故人沐浴服务项目”,让逝者家属到遗体化妆间观摩化妆过程。入门靠墙处的高柜上,摆放着二三十瓶洗漱护理用品,安放遗体的小床就在房间正中央,屋内可以容纳多名逝者家属在旁观看。直面逝者,这是徐军认为可以帮助逝者家属缓释悲伤、认知死亡的一种方式。

  向死而生

  讲好这堂特别的生命文化课

  来自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90后”立遗嘱人数为236人,其中最小的年仅18岁。在一些专家看来,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立遗嘱,体现的是直面死亡、珍视生命的人生态度。

  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龙华殡仪馆在业内曾创下过多个“第一”。2016年3月,它又摘得另一个“第一”,在全市范围内第一个成立生命文化教育基地——“爱·龙华”生命文化教育基地。

  “爱·龙华”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成立以来,龙华殡仪馆广泛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在丰富大学生社会活动经验,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走进殡葬、了解殡葬,增进对殡葬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在追思仪式活动中,前来体验的师生们可以现场感受由龙华专业司仪团队打造演示的个性化追悼仪式,以此更加敬畏生命、珍爱生活、感恩父母。同时,“爱·龙华”生命文化教育基地还定期组织专业讲师为社区居民、在校学生、公益志愿者等开设殡葬文化讲堂,从礼仪、习俗、文化等角度讲述殡葬文化的内涵。

  依托于“爱·龙华”生命文化教育基地,龙华殡仪馆利用自身独特的生命文化教育资源,向高校、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及有需求的市民群众提供殡葬博物馆参观、殡葬文化讲学、高校学生生命文化教育、个性化追思仪式体验等活动,引导市民珍爱生命、感恩父母,深入思考生命价值、人生意义。

从“出殡”到“下葬”,丧事有哪些主要流程?

现行一般习俗所谓出殡,亦称出丧、出葬或送殡、送葬、送丧等,是指将棺柩或灵柩从停柩停灵的地方移送至安葬或安放的地方的丧事礼仪。《仪礼》里面叫“执披”,即用丧服布带(功布,即丧服小功之布)挎在肩膀上拉灵车。《朱子家礼》里面出殡称“发引”,也是用功布拉引灵车的意思。

笼统地讲,丧事活动分为两大事项,一是将逝者在家里停殡,二是将逝者在墓地下葬。殡是停放逝者,葬是埋葬逝者,通常意义上将丧事活动归结为殡葬,是很准确的。咽气停尸是殡的开始,洗沐入殓是殡的准备,各种吊拜奠祭是殡的礼仪内容。出殡是葬的开始,当然也少不了各种流程礼仪和习俗要求。就北方汉民族较为流行的操作来说,出殡到下葬之间的丧事事项如下:

(一)择日择时

择日即择殡日,也就是选择确定出殡的日期。择时即择时辰,也就是选择确定出殡的时点。《礼仪》的择日是先占卜,然后由主家确定;现时生活中,择日一般是先请阴阳先生看黄历,然后由主家确定。历史上,夏代是早晨出殡,商代是中午出殡,周代是傍晚出殡。现时生活中,一般是早晨出殡或中午出殡,即通常所谓上午殡或下午殡。傍晚出殡的相对较为少见。

其实择日择时在开吊前一般就已经确定,出殡日主要是怎样更好地执行计划安排。

(二)堂祭

起柩走棺前应当举行堂祭。这是在灵堂举行的最后一次祭奠活动,所以,一般习俗要求必须实施。因为走棺后,灵堂也就没有逝者,灵堂的丧事意义就不存在了。

此次堂祭是整个丧事活动期间规模最大的丧礼仪式活动,所有主家人员和吊丧人员都必须参加。

(三)摔盆

《仪礼》和《朱子家礼》里面都没有摔盆,但古典名著《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都有摔盆的情节描写。可见摔盆产生于宋元之后。

习俗认为,丧盆(一般叫牢盆)承载着停殡期间主家人员和吊丧人员烧供的烟飨,摔碎后敬献给逝者。摔丧盆一般习俗由丧主实施。

(四)路奠

《仪礼–既夕礼》讲出殡:“至于邦门,公使宰夫赠玄纁束。”意思是出殡到城门,国君派人赠束帛。之后是吊丧祭奠,这应该是路奠的起源和出处。《朱子家礼》也有路奠:“亲宾设幄於郭外道旁,驻柩而奠。”幄是帷幄、帐幕的意思,也就是搭个帐篷,放个桌子,摆上祭品祭物,在送殡途中祭奠逝者。《红楼梦》用一回的篇幅写秦可卿路奠。所以,路奠是一般礼俗,既有古法来源,又有传承脉络和依据。

现时生活中,一般城乡丧事活动都有路奠。

(五)祀土

祀土即祭祀后土之神。农耕文化形态下,土是人们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动土为不敬,所以要祭祀。因为丧事要破土,所以应当祭祀土神。祭土一般在下葬前实施,也有在做穴破土是操作的。

有的地方叫祭山,可能是传承过程中的演变。

(六)活祭

《仪礼》和《朱子家礼》中都没有活祭,所以,活祭应该是民间形成的丧俗。

活祭可能是从殉葬演绎而来。上古时期,有活人陪葬的要求,到春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不仁”,所以改为“藏明器”,即涉及衣食住用等的器具用品,《仪礼》和《朱子家礼》中有具体的列举和解释。宋元之后,明器逐步被纸器纸扎取代。现时城乡丧事活动,使用明器的很少,但不知何故,活祭之俗在很多地方都有。比较流行的操作是用一只公鸡,将鸡冠往棺柩上擦出血来,即算活祭完成。

(七)引棺

所谓引棺,即丧主下到墓穴中,导引棺柩入墓穴。丧主引棺时,应当加一些说辞,如“爸妈!慢一点!当心点!”“到家了”等。

引棺也是民间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八)回灵

所谓回灵,即孝子孝孙捧着灵位与其他送丧人员一起返回。回灵在习俗上有几项要求:一是回灵时点是等到棺柩在墓穴正位且丧主铲还第一锹土之后;二是丧主还土后,孝子孝孙要在墓地绕墓穴走三圈,有的地方要求磕头行礼;三是孝子孝孙要在墓地抓一把土用衣角兜回家;四是离开墓地不得哭泣不能回头。

回灵也是民间习俗,北方许多地区很流行。

(九)慰灵

有的地方叫安灵,《仪礼》《朱子家礼》叫“反哭”“复吊”。基本要求是,送丧人员回到主家后,应到原停柩行礼。具体操作要求,孝子孝孙回原停柩灵堂,将兜土倒到屋角,丧主将逝者灵位在堂中放正,按次序磕头行礼。

(十)烧丧

所谓烧丧,就是将与逝者相关的衣服、被褥、物品、用品等不宜再用的东西烧掉。还有,用于祭奠的纸扎、纸器、花圈、花篮、旗幡等,不带入墓地的,也应当在出殡后烧掉,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烧丧,而是送丧,即烧掉这些用于丧事的奠物作为烟飨敬献给逝去的亲人。

烧丧后,丧事活动告一段落,第三天圆坟后,丧事活动结束。

古法丧礼,下葬前后非常复杂。现行丧事习俗操作上较为简单,也比较符合生活实际。

丧葬礼仪,你知道多少

丧葬文化,在中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对于家乡的丧葬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首先断气的时候烧纸钱,三斤六两,不能多不能少,寿衣很讲究,每个地方不同,头发胡子都要剃了,如果逝者父母健在,逝者要戴孝,镶的牙要拔了,入棺时棺木先用石蜡过一遍,然后松香过一遍,在铺上草灰,五谷杂粮,在然后用草纸一张一张铺满棺材里面,一张叠一张的一半,呈菱形,叠三层,之后用白纸叠,同样三层,然后就可以将逝者抬入棺木,眉心要对着棺木的中线,不能歪,断气时烧的纸钱要用袋子装好放入棺木,然后用五色线铺在棺木上。

然后就是写挽联,打纸,写牌位,等等!

守灵,棺木之下的长明灯不能熄灭,灵位前的香火不能断,守灵守的就是这个。

之后是做道场!以我们这边为例,一般停丧7-15天。

首先第一天或者第二天晚上开路,开完路绕棺,逝者直系后代手捧隐魂幡在前,灵位在后,跟在道士后面,围着棺木旋转,转一圈磕一个头。

看好日子以后,出殡的头三天,开始起坛,请灶王,起经,上表,晚上念经。

第二天早上4-5点左右做早朝,上奏,中午就是至亲来祭逝者,各种祭法不同,1-2点午朝,晚上7-8点晚朝,10点左右招亡,然后念经,3-4点早朝,然后发丧,发完丧之后开天门,燃天,天明之后出殡,按照算好的时辰入土就好了,家里要拜忏,烧灵,法事完毕。

民间习俗:《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带孝 卸孝

在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孝子改

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带孝期间,男

女均穿素色衣服,不能穿红带绿,不宜嫁娶,逢有喜庆也不能办,要等到卸孝之

后才补办。卸孝是在升龛点主丧事完结时,卸下身上一切带孝的标志。

报丧

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告明来意。亲

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在黄冈,报丧人不能进入亲朋家里,只能

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舀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般喝一口,然后在门口倒掉。

此时,亲友前来送楮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 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水中,顺流以

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最后一次供奉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入殓时,

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此时,家属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

“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择时下钉,每下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子孝

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不可看死者入殓。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

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轮

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

“企厅”有的一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

看风水

堪舆术的俗称。是营建堂屋、庙宇、坟场以及修桥造路的一种旧俗。营造之

前,须请地舆师(俗称地理先生)察看地形位置的来龙去脉,用“罗庚”(指南针

罗盘)校测方向,然后择日点穴,规划格局,卜吉择日动士。潮汕地区此俗甚为

顽固,民间有许多关于虱母仙何野云建寨场的传说,也有许多因为迷信风水引起

的纷争案例。

升龛点主

旧俗父母未亡时,多已先制备神主脾(俗称家神牌)置宗词龛中,罩着红布,

上写“长生禄位”。若父母一方已亡则揭去红布,露出已亡一方的名字,未亡一

方用红纸封位。神主牌用金粉和榕树胶写着:

考讳×××公 

祖 神主

姚懿×××氏

在男女均未亡时,“主”字欠写一点,为“王”宇。一方亡后,在做最后一

次旬祭时,请来族长或有地位的人为神主升龛“点主”。点主者用毛笔醮榕树胶

在“王”字加上一点,扫上金粉,并念吉祥韵语,如:“一点是主,神灵归府,

福荫子孙,富贵长久。”点主毕,宴请宾客,丧事至此完结。

饲生·恋亲·视尸

饲生和恋亲视尸是死者入殓前,其子孙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的礼仪。饲生由孝

子奉白饭二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念道:“父母饲我大,我饲

父母老。”说着用箸尾夹一,点饭莱放在父母口里,又转用箸头夹一点饭菜自己

吃下(这是表示阴阳有别)。

饲生毕,由和尚执魂幡在前引路,长子捧香炉跟着和尚,其余子孙均拈香随

后绕尸而走,和尚边走边念经。死者是男,绕尸走圆形;是女,走方形。俗以父

是天,母是地,而天圆地方,故此。

上海丧葬办事程序

确定死亡
1、正常死亡:正常死亡,则指由内在的健康原因导致的死亡,例如病死或老死。

因病住院死亡:由医院出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其亲属或者监护人持《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公民所在户的户口簿、死亡公民的居民身份证,到户口登记机关(当地居委会)办理户口注销手续。

2、非正常死亡: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事故致死。非正常死亡必须进行法医检验,以确定死因。地方公安机关通行规定:对怀疑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应由有关部门进行检验以查明死因。死者亲属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事后应给予复检。另外,家属要求保留尸体的,经批准后应允许保留一段时间。

凭死亡地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出具的和死亡公民所在户的户口簿、死亡公民的居民身份证。
(1) 案件事故:由当地公安部门开具死亡鉴定书;
(2) 交通事故:由当地交警部门出具死亡鉴定书;
(3) 工伤事故:由当地劳动安全委员会开具死亡鉴定书;
(4)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持死者死亡证明、居民户口簿及死者的居民身份证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公民在暂住地死亡的,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根据死者暂住地的户主、旅店管理人或者户内其他人员的申报,将死者的姓名和死亡的地点、时间、原因等及时通知死者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由死者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证件
  办理公民死亡注销手续时,缴销死者的居民身份证;单身独户的,还应收缴居民户口簿。
上海福寿园生命礼仪
上海福寿园生命礼仪

二、追悼会
1、预定追悼会议厅,选购丧葬用品,预定丧宴
2、发讣告通知亲朋好友;
3、开追悼会。遗体火化。
三、联系殡仪馆
1、到殡仪馆联系火化时间,办理火化手续(需死亡证明)。
2、殡仪车按确定的时间、地点接尸到殡仪馆火化;
3、火化完毕,丧属到火化间凭领取骨灰通知单领取骨灰,凭骨灰安放证寄存骨灰。
四、到公墓办理安葬手续,进行寄存或到进行安葬。
五、 持死者身分证和户口簿到所在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
  户口注销所需材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共分四联,第一联由出证单位保管。第二联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保存。第三、四联由死者家属交给户派出所,派出所凭死者家属提交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三联注销死者户口并保存凭证。在第四联上加盖户口专用章,并出具《常州市居民死亡注销户口证明》交死者家属作为殡葬火化凭证,由殡葬部门保存)、死亡公民所在户的户口簿、死亡公民的居民身份证。

【殡葬知识】白事服务

什么是白事?

白事是指为过世的亲人办理丧葬事务的统称。白事一般包括临终关怀、丧事策划、殡仪、安葬、祭扫等内容。

什么是五服?

五服是丧礼中根据与逝者的亲属远近而穿的服饰,从最粗生的麻布到细熟的麻布共有五个等级,称为“五服”。具体是:斩榱(cui)、齐榱、大功、小功和缌(si)麻。一般来说,与逝者关系越近其丧服形式也就越粗糙。现在的丧礼中一般都采用孝牌或黑纱来代替之前的五服。

黑纱或孝牌的佩戴方式?

在治丧活动中,黑纱和孝牌通常按照逝者的性别佩戴在逝者亲友不同的臂膀上,如果逝者是男性,将黑纱或孝牌带在左臂;逝者是女性,则带在右臂以示区别。

因与逝者的关系不同,其佩戴黑纱或孝牌的时间也不尽相同。直系亲属比旁系亲属佩戴的时间长一些,晚辈比平辈佩戴的时间长一些。一般佩戴黑纱或孝牌的时间为七天,有的佩戴到满“五七”,即35天,也有佩戴更长时间的,如百日、周年等。除近亲属以外的人,佩戴黑纱或孝牌的时间,仅局限在吊唁场所,如守灵期间、遗体送别仪式上。

一般情况下对逝者的称谓有什么?

对父亲的称谓有:先父、先严、先公、先考、慈父、显考等。

对母亲的称谓有:慈母、先妣、先慈。

对祖父的称谓有:显祖考

对祖母的称谓有:显祖妣

如何给老人买寿衣,都需要买什么

大家,如何给老人买寿衣,都需要买什么
所谓的全套寿衣都包含什么?寿衣店购买寿衣的注意事项

扒一扒殡葬行业的那些事。提起殡葬行业,大家的脑海中就会出现“暴利”二字,看到街边的寿衣店,会不会觉得阴森森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行业的暴利,从哪里来。
我们先从寿衣店说起,有别人其他传统门店,寿衣店的客流量肯定会很少(除非出现重大事故),那么老板也需要赚钱,加上门面的开销,一个月下来也不少吧,这些肯定要分摊到一个月卖出的一套甚至几套衣服里面去,造成了寿衣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可以参考家具行业,而大家只看到一套衣服的“暴利”,而忽略了其他的开销。
八件套全套寿衣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一件全套的寿衣都包含什么?寿衣和我们身上穿的衣服一样,里面会是衬衣,外面又有外衣。区别就是你会去逛商场分开来买,而寿衣一则店面本来就少,二来你也不会喜欢寿衣店的氛围,又或者怕粘上所谓的晦气,所以寿衣店里面的老板,图个省事也就全套一起卖,其实怎么来卖,怎么搭配就全看寿衣店老板的心情了,标注的五件套、七件套、八件套、九件套寿衣都是里面多配了一件衣服罢了,至于是好是坏,反正你们也不会懂。
七彩福寿团棉衣
有了外衣和衬衣,中间就会有棉衣,这个就要说到地域的区别了,有些地方不要棉衣,全部都是单衣服,一套衬衣,一套外衣,再搭配一个夹衣就是所谓的五件套寿衣,包括外衣、夹衣、衬衣、外裤、衬裤。棉衣一般有两件套和三件套,两件套寿衣棉衣包括:棉衣、棉裤。三件套寿衣棉衣包括:大棉袄、小棉袄、棉裤,这样搭配外衣和衬衣就是所谓的七件套寿衣,包括:外衣、大棉袄、小棉袄、衬衣、外裤、棉裤、衬裤。或者:外衣、棉袄、夹衣、衬衣、外裤、棉裤、衬裤。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小棉袄。大家不要认为五件套寿衣就是差的,这么说吧你去名牌店里挑一套衣服,另一个人去地摊挑十件衣服,谁的好,谁的坏。好的衣服,面料要贵,做工要贵,衣服的成本就要高很多。所以买寿衣也要看面料和做工。不要听店老板所谓的七件套、八件套、九件套把你们绕进去,贵的价格拿到差的寿衣。
前面五件套、七件套寿衣说完了那么所谓的八件套、九件套寿衣大家也都明白了,有些需要棉袍、有些需要披风、有些需要旗袍又或者大衣,风衣之类的穿外面。里面加个衬衣、加个夹衣。不要把这些想的太恐怖,其实和我们穿的衣服真没什么区别。

老人去世谁负责穿寿衣

寿衣的质地和样式,是中国古代财主等有钱人才能穿起的衣服。人死后穿寿衣,是希望死去的人在阴间或投胎转世做个有福人(鬼)。

寿衣是棉衣,是因为民间相传死后为鬼,鬼生活在阴间地府,暗无天日,阴风阵阵,为亡者穿上棉衣,再供食品,是希望亡者在阴间能吃饱穿暖之意。  汉族民间丧事的风俗,要为亡者穿寿衣,上香上供,选利葬吉日下葬,还要做七个七,民间相传77共49日内,死者的灵魂还会回来,49日后就会喝迷魂汤投胎而去

老人的寿衣,去世前穿好还是去世后穿好?有哪些讲究

老人的寿衣,去世前穿好还是去世后穿好,有哪些讲究?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着实有些困难。众所周知,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丧葬习俗,有些地区是去世前穿,也有些地区是去世后穿,那么究竟是去世前穿好还是去世后穿好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给老人穿寿衣的讲究。

依照传统习俗,寿衣要在老人弥留之际给穿上,认为去世前穿的寿衣,老人可以带走。而不少现代人认为,死前穿寿衣不仅对老人不敬,也是不吉利的事情,因此对死前穿寿衣比较抵触。

事实上,许多老人对死亡看得很开,他们生前会让子女为自己准备寿衣、棺材之类的丧葬用品。生活中还经常给孩子们开玩笑称:“今天脱掉鞋子,还不知道明天能不能穿上”,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是该死的人了,阎王随时有可能把人带走。

有人认为老人没死就给穿寿衣,不仅是对老人不敬,还会影响到子孙的运势。因此主张老人死后再给穿寿衣,认为这样才能让死者走的安然。而且死后穿寿衣,会比较顺利,这样可以免去老人手脚不灵便带来的麻烦。

给老人穿寿衣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情况下老人死亡后,由儿女为其穿寿衣。如果死者为男性,由儿子女儿为其穿寿衣;如果死者为女性,则由女儿儿媳为其穿寿衣。无论是内衣还是外衣,都不使用纽扣,要用成条的布带,用带子代替纽扣,认为这样可以带来儿子,以期待后继有人。

还有就是寿衣的袖子要足够长,在给老人穿寿衣时,袖子要遮住死者的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衣不露手”。据传,如果死者的衣服没有盖住双手,就会出现衣不蔽体的情况,老人转世后会变成叫花子。或许这只是一种谬说,用衣服遮住死者的双手,根本目的还是让死者体面地走。

制作寿衣的材料也很讲究,多数用绢棉制作而成。用绢棉做成的寿衣,寓意“眷恋、缅怀”之意。除了材料比较讲究外,寿衣的件数也是有讲究的。生活中人们普遍喜欢双数,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

而阴间的吉利数字恰恰与阳间相反,认为单数才是阴间最为吉利的数字,所以在给老人做寿衣时,衣裤的件数通常为单数,诸如人们常见的五领三腰,就是说要五件上衣,三件裙裤,认为这样才是比较吉利的。

宝兴殡仪馆丧事办理大致流程

宝兴殡仪馆丧事办理大致流程

人生之有命,或因故早早离开,或垂老归西,人总免不了生来欢喜,死去悲痛。当一个人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除了悼念和祭奠外,还应该妥善地办理好逝者的后事,让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关于丧事的处理,逝者丧葬的办理我们都会有一些传统习俗,大致的办理流程如下:

一、确定遗体存放

1、存放殡仪馆。决定在殡仪馆存放后,立即拨打殡仪馆电话,通知殡仪馆接运遗体即可。(如果拨打114查询台,一定要他们接转殡仪馆的电话,以免他们接转给不具殡仪服务资格的班子)

2、存放自己家里。在家存放,要考虑逝者的病因和气候问题。如果具有传染性或气温较高,都不宜在家存放。租用的冷藏棺很难保证不出问题,一般存放在殡仪馆比较妥当。

二、及时发布讣告

1、第一时间通知逝者单位。单位知道自己的员工去世后,一般会成立治丧委员会或派专人与其家属商谈料理后事的事情。(如果是家人办理丧事,要确定主要经办人,负责组织主要亲属商量操办丧事的相关事宜)

2、报刊发布需拟好讣告稿。讣告内容一般包括逝者的姓名、单位、亡因及时间、悼念时间及地点等,若逝者生前要求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等,也要写明。拟好讣告后,直接到报社广告部定制版面。

3、及时电告亲朋好友。拟好名单后再逐一通知,以免重复通知和遗漏。

三、布置祭奠灵堂

1、在守灵区内祭奠。一般殡仪馆都设有专门的守灵区,若在守灵区祭奠,需准备好逝者遗像、挽联底稿,交由殡仪馆布置即可。

2、在家里设置灵堂。一般在进门对面的墙上悬挂挽幛(一般写一个“奠”字即可),挽幛下面摆一个祭台(方桌、长方桌均可),祭台正中靠墙放置遗像,遗像两侧放祭烛,遗像正前放一香炉和若干祭香,祭台前方1米开外的地上放一蒲团(沙发垫子也可),供来人跪拜和吊唁。祭台正面可放置亲属贡的小花圈,周围可摆放放一些菊花、百合等鲜花以烘托气氛。(可委托专业殡仪服务人员布置)

3、准备避讳红幅。如果家住高楼,则需准备约12×60㎝大小的红布或红纸,凡是出殡要经过的住户门上,都要贴一幅,以避邻居忌讳(丧俗)。

4、做好接待准备。在摆放花圈的地方(一般设在门洞附近),置放一张桌子和一些凳子,准备好笔墨纸张和茶水,以便接待前来吊唁的人员。若天气不好,还要搭建雨篷防雨。接待处要安装灯具,以便夜间照明。

5、准备焚烧容器。住处门口,放一烧钱纸用的盆子。(丧俗:逝者安葬后,亲属回家要从烧着钱纸的盆上跨过)

6、准备黑纱袖章。按亲属的辈分和人数购买黑纱(袖章)。

7、选购安葬墓地。安排人员联系墓地。

四、办理殡葬证件

1、在家病逝的。须取得卫生部门(就近卫生院或就医医院)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之后到辖区卫生防疫站换取《居民殡葬证》,再带《居民殡葬证》及逝者户口、身份证到辖区派出所销户,由派出所在《居民殡葬证》上签章。

2、在医院病逝的。由医院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之后到辖区卫生防疫站换取《居民殡葬证》,再带《居民殡葬证》及逝者户口、身份证再到辖区派出所销户,由派出所在《居民殡葬证》上签章。

3、因涉案、自杀、高坠、工伤事故等死亡的。须取得公安部门出具火化证明。

4、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须取得交管部门签章的《道路交通事故尸体处理意见书》。

5、孤寡老人、孤儿正常死亡的。须取得公安部门签章的《居民殡葬证》。

6、境外人员。须取得医院和公安部门签章的《居民殡葬证》。火化时还须出具逝者国籍在国内领事机构出具的身份证及护照。

五、遗体火化安葬

1、确定火化日期。日期确定后及时通知参加追悼的人员。按照丧俗,遗体应存放3天后方能火化安葬。这个天数指的是虚数,不是实际上的足日(24小时×3天),例如:亲人在1月1日23时59分去世,1月1日虽然只有1分钟也算1天。如果因故需要延迟,可以安排在第5天或第7天(丧俗:选择奇数日安葬)。

2、安排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一般不超过10辆为宜,如果参加追悼的人员比较多,可安排大客车。车辆多了不易停放且不便于协调。如果没有办法减少车辆,可以考虑为车辆编号,以便调度和车辆跟行。

3、办理火化手续。去殡仪馆时,应由逝者直系亲属携带相关证件(殡葬证、经办人身份证。如果逝者是低保对象,还要携带逝者的户口薄、低保证、社区居委会的低保证明及领取低保费的银行帐户卡,以便办理基本火化费减免手续)先前半个小时到殡仪馆办理登记、遗体穿衣、化妆整容、厅堂布置等事宜,等参加追悼的人来后,即可进行追悼仪式。(如果要开追悼会,要先与殡仪馆预约追悼厅,还要把仪式议程、主持人、悼词、答谢词等事情落实好)

4、选择火化炉型。与遗体告别后,遗体火化要选择火化炉型。一般殡仪馆有平板炉和拣灰炉供选择。拣灰炉要高档些,亲属可以通过休息厅的隔离玻璃窗看到遗体入炉、出灰和装灰的全过程。遗体入炉后,参加追悼的人可以到休息厅或车内休息。主要亲属随殡仪馆引导员去坛盒销售处选购骨灰坛盒,之后到收费室结账。结账后,凭结账收据领取坛盒,将坛盒送到休息厅骨灰发放处,并在休息厅候灰。火化时间因逝者的身体状况而异,一般第一炉需70分钟左右,使用拣灰炉要增加10分钟左右。若是第二炉,则在这个时间上加上等待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40分钟。

5、骨灰安葬。骨灰领取后,有一个送灵仪式,属自愿选择项目,如果不需要,可以不选择,直接上车,前往墓地安葬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