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0年05月

从“出殡”到“下葬”,丧事有哪些主要流程?

现行一般习俗所谓出殡,亦称出丧、出葬或送殡、送葬、送丧等,是指将棺柩或灵柩从停柩停灵的地方移送至安葬或安放的地方的丧事礼仪。《仪礼》里面叫“执披”,即用丧服布带(功布,即丧服小功之布)挎在肩膀上拉灵车。《朱子家礼》里面出殡称“发引”,也是用功布拉引灵车的意思。

笼统地讲,丧事活动分为两大事项,一是将逝者在家里停殡,二是将逝者在墓地下葬。殡是停放逝者,葬是埋葬逝者,通常意义上将丧事活动归结为殡葬,是很准确的。咽气停尸是殡的开始,洗沐入殓是殡的准备,各种吊拜奠祭是殡的礼仪内容。出殡是葬的开始,当然也少不了各种流程礼仪和习俗要求。就北方汉民族较为流行的操作来说,出殡到下葬之间的丧事事项如下:

(一)择日择时

择日即择殡日,也就是选择确定出殡的日期。择时即择时辰,也就是选择确定出殡的时点。《礼仪》的择日是先占卜,然后由主家确定;现时生活中,择日一般是先请阴阳先生看黄历,然后由主家确定。历史上,夏代是早晨出殡,商代是中午出殡,周代是傍晚出殡。现时生活中,一般是早晨出殡或中午出殡,即通常所谓上午殡或下午殡。傍晚出殡的相对较为少见。

其实择日择时在开吊前一般就已经确定,出殡日主要是怎样更好地执行计划安排。

(二)堂祭

起柩走棺前应当举行堂祭。这是在灵堂举行的最后一次祭奠活动,所以,一般习俗要求必须实施。因为走棺后,灵堂也就没有逝者,灵堂的丧事意义就不存在了。

此次堂祭是整个丧事活动期间规模最大的丧礼仪式活动,所有主家人员和吊丧人员都必须参加。

(三)摔盆

《仪礼》和《朱子家礼》里面都没有摔盆,但古典名著《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都有摔盆的情节描写。可见摔盆产生于宋元之后。

习俗认为,丧盆(一般叫牢盆)承载着停殡期间主家人员和吊丧人员烧供的烟飨,摔碎后敬献给逝者。摔丧盆一般习俗由丧主实施。

(四)路奠

《仪礼–既夕礼》讲出殡:“至于邦门,公使宰夫赠玄纁束。”意思是出殡到城门,国君派人赠束帛。之后是吊丧祭奠,这应该是路奠的起源和出处。《朱子家礼》也有路奠:“亲宾设幄於郭外道旁,驻柩而奠。”幄是帷幄、帐幕的意思,也就是搭个帐篷,放个桌子,摆上祭品祭物,在送殡途中祭奠逝者。《红楼梦》用一回的篇幅写秦可卿路奠。所以,路奠是一般礼俗,既有古法来源,又有传承脉络和依据。

现时生活中,一般城乡丧事活动都有路奠。

(五)祀土

祀土即祭祀后土之神。农耕文化形态下,土是人们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动土为不敬,所以要祭祀。因为丧事要破土,所以应当祭祀土神。祭土一般在下葬前实施,也有在做穴破土是操作的。

有的地方叫祭山,可能是传承过程中的演变。

(六)活祭

《仪礼》和《朱子家礼》中都没有活祭,所以,活祭应该是民间形成的丧俗。

活祭可能是从殉葬演绎而来。上古时期,有活人陪葬的要求,到春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不仁”,所以改为“藏明器”,即涉及衣食住用等的器具用品,《仪礼》和《朱子家礼》中有具体的列举和解释。宋元之后,明器逐步被纸器纸扎取代。现时城乡丧事活动,使用明器的很少,但不知何故,活祭之俗在很多地方都有。比较流行的操作是用一只公鸡,将鸡冠往棺柩上擦出血来,即算活祭完成。

(七)引棺

所谓引棺,即丧主下到墓穴中,导引棺柩入墓穴。丧主引棺时,应当加一些说辞,如“爸妈!慢一点!当心点!”“到家了”等。

引棺也是民间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八)回灵

所谓回灵,即孝子孝孙捧着灵位与其他送丧人员一起返回。回灵在习俗上有几项要求:一是回灵时点是等到棺柩在墓穴正位且丧主铲还第一锹土之后;二是丧主还土后,孝子孝孙要在墓地绕墓穴走三圈,有的地方要求磕头行礼;三是孝子孝孙要在墓地抓一把土用衣角兜回家;四是离开墓地不得哭泣不能回头。

回灵也是民间习俗,北方许多地区很流行。

(九)慰灵

有的地方叫安灵,《仪礼》《朱子家礼》叫“反哭”“复吊”。基本要求是,送丧人员回到主家后,应到原停柩行礼。具体操作要求,孝子孝孙回原停柩灵堂,将兜土倒到屋角,丧主将逝者灵位在堂中放正,按次序磕头行礼。

(十)烧丧

所谓烧丧,就是将与逝者相关的衣服、被褥、物品、用品等不宜再用的东西烧掉。还有,用于祭奠的纸扎、纸器、花圈、花篮、旗幡等,不带入墓地的,也应当在出殡后烧掉,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烧丧,而是送丧,即烧掉这些用于丧事的奠物作为烟飨敬献给逝去的亲人。

烧丧后,丧事活动告一段落,第三天圆坟后,丧事活动结束。

古法丧礼,下葬前后非常复杂。现行丧事习俗操作上较为简单,也比较符合生活实际。

丧葬礼仪,你知道多少

丧葬文化,在中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对于家乡的丧葬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首先断气的时候烧纸钱,三斤六两,不能多不能少,寿衣很讲究,每个地方不同,头发胡子都要剃了,如果逝者父母健在,逝者要戴孝,镶的牙要拔了,入棺时棺木先用石蜡过一遍,然后松香过一遍,在铺上草灰,五谷杂粮,在然后用草纸一张一张铺满棺材里面,一张叠一张的一半,呈菱形,叠三层,之后用白纸叠,同样三层,然后就可以将逝者抬入棺木,眉心要对着棺木的中线,不能歪,断气时烧的纸钱要用袋子装好放入棺木,然后用五色线铺在棺木上。

然后就是写挽联,打纸,写牌位,等等!

守灵,棺木之下的长明灯不能熄灭,灵位前的香火不能断,守灵守的就是这个。

之后是做道场!以我们这边为例,一般停丧7-15天。

首先第一天或者第二天晚上开路,开完路绕棺,逝者直系后代手捧隐魂幡在前,灵位在后,跟在道士后面,围着棺木旋转,转一圈磕一个头。

看好日子以后,出殡的头三天,开始起坛,请灶王,起经,上表,晚上念经。

第二天早上4-5点左右做早朝,上奏,中午就是至亲来祭逝者,各种祭法不同,1-2点午朝,晚上7-8点晚朝,10点左右招亡,然后念经,3-4点早朝,然后发丧,发完丧之后开天门,燃天,天明之后出殡,按照算好的时辰入土就好了,家里要拜忏,烧灵,法事完毕。

民间习俗:《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带孝 卸孝

在回灵之前,孝子孝妇所穿孝衣是麻衣,回灵之后,全家脱下麻衣,孝子改

在右臂挂麻布手圈或乌布手圈,孝妇改在头上插白花,称为带孝。带孝期间,男

女均穿素色衣服,不能穿红带绿,不宜嫁娶,逢有喜庆也不能办,要等到卸孝之

后才补办。卸孝是在升龛点主丧事完结时,卸下身上一切带孝的标志。

报丧

客家地区,报丧人不论晴雨须带伞,到亲友家将伞倒放堂前,告明来意。亲

戚给报丧人封包一个、鸡蛋一双致谢。在黄冈,报丧人不能进入亲朋家里,只能

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朋舀一碗冷水给报丧人喝,一般喝一口,然后在门口倒掉。

此时,亲友前来送楮仪,要回送一对红丝线, 或加一条毛巾。

入殓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水中,顺流以

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最后一次供奉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入殓时,

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日常用品。此时,家属要围绕棺柩俯伏爬行一周,叫

“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择时下钉,每下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子孝

妇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不可看死者入殓。一般人家,在死者入殓后

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前设灵堂,叫“企厅”,供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轮

流侍守棺侧,每当有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灵后女眷要放声哭泣。

“企厅”有的一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要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

看风水

堪舆术的俗称。是营建堂屋、庙宇、坟场以及修桥造路的一种旧俗。营造之

前,须请地舆师(俗称地理先生)察看地形位置的来龙去脉,用“罗庚”(指南针

罗盘)校测方向,然后择日点穴,规划格局,卜吉择日动士。潮汕地区此俗甚为

顽固,民间有许多关于虱母仙何野云建寨场的传说,也有许多因为迷信风水引起

的纷争案例。

升龛点主

旧俗父母未亡时,多已先制备神主脾(俗称家神牌)置宗词龛中,罩着红布,

上写“长生禄位”。若父母一方已亡则揭去红布,露出已亡一方的名字,未亡一

方用红纸封位。神主牌用金粉和榕树胶写着:

考讳×××公 

祖 神主

姚懿×××氏

在男女均未亡时,“主”字欠写一点,为“王”宇。一方亡后,在做最后一

次旬祭时,请来族长或有地位的人为神主升龛“点主”。点主者用毛笔醮榕树胶

在“王”字加上一点,扫上金粉,并念吉祥韵语,如:“一点是主,神灵归府,

福荫子孙,富贵长久。”点主毕,宴请宾客,丧事至此完结。

饲生·恋亲·视尸

饲生和恋亲视尸是死者入殓前,其子孙向死者作最后告别的礼仪。饲生由孝

子奉白饭二小碗,豆干红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念道:“父母饲我大,我饲

父母老。”说着用箸尾夹一,点饭莱放在父母口里,又转用箸头夹一点饭菜自己

吃下(这是表示阴阳有别)。

饲生毕,由和尚执魂幡在前引路,长子捧香炉跟着和尚,其余子孙均拈香随

后绕尸而走,和尚边走边念经。死者是男,绕尸走圆形;是女,走方形。俗以父

是天,母是地,而天圆地方,故此。